2019年度熱詞出爐 網絡語言全面走進現實生活

2020-07-05 09:10:00來源:經濟日報

  每年6月份,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都會向社會發佈年度語言報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語”不同。今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發佈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等幾份報告。

  其中,“漢語盤點2019”評選出的年度國內字是“穩”,國際字是“難”,年度國內詞是“我和我的祖國”,國際詞是“貿易摩擦”。

  “面向世界看語言,透過語言看世界。”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

  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

  “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

  要説2019年哪個詞語最熱,那一定是“垃圾分類”。2019年,垃圾分類成為民生熱點,不同的垃圾類別名稱引起爭議,圍繞垃圾分類産生了指示牌、表情包、春晚小品等語言産品。如果沒站在垃圾桶前經受一次“你是什麼垃圾”的拷問,那説明小區管理還需進一步規範。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一部《我和我的祖國》讓億萬中國人心潮澎湃,也把“我和我的祖國”送上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首位。另外,“金色十年”“學習強國”“中美經貿磋商”“最美奮鬥者”“硬核”“先行示範區”“基層減負年”“我太南了”這些詞彙入選流行語,生動反映了時代變遷和國家發展。

  還有一些此前從未出現過的詞語,或者很少人知道的專業詞彙,比如“夜經濟”“5G元年”“接訴即辦”“誇誇群”等,成為“2019年度十大新詞語”。

  新詞語反映了日新月異的技術和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時代也從原來的三大運營商變為了四大運營商。隨即在8月份,5G手機也開始登陸國內市場,華為Mate 20 X 5G版、中興Axon 10 Pro 5G版成為首批5G手機。到2019年年底,已經有全球超過40家運營商部署5G網絡,超過40家終端廠商宣佈推出5G終端。這些新變化推動“5G元年”入選年度新詞語。

  田立新總結説:“2019年社會語言應用豐富多彩、熱點紛呈。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催生語言熱點。”

  網絡語言走進現實生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數據顯示, 2019年末,全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以往在網絡上比較活躍的都是年輕人,網絡語言與老百姓熟悉的日常語言基本不相通,老一輩還在“嘮嗑”,年輕一代已開始“面基”。

  隨著網絡普及,截至2019年12月份,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07億,成年網民數量開始反超未成年人,成年人熟悉的話語方式逐漸在網絡上普及。

  原本小眾的網絡語言與大眾的日常用語開始深度融合,表達信心堅定時説“不忘初心”,提醒親人出行注意安全時説“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心時説“好嗨喲”,工作加班説“996”,還有“硬核”“斷舍離”等生動鮮活的詞語。這些在家友群“通行無阻”的詞彙接受度和傳播度都很高,入選2019年“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這些入選詞語來自數億網民的每一次敲擊和點擊。據介紹,“2019年十大網絡用語”是基於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網絡媒體部分),採用“以智慧信息處理技術為主,以人工後期微調為輔”的方式提取獲得的。監測語料庫包含了代表性網絡論壇、網絡新聞、博客等不同媒體形式的海量年度語言資源,用數據反映了年度流行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其中,本次發佈所涉及的網絡論壇部分數據包含了40多萬個帖子5億多字。

  2019年是網絡語言生活20年,是網絡語言由遠及近、深刻影響語言生活的20年。網絡語言經歷了從“舶來品”到“本土化”的發展軌跡,呈現給公眾的樣態從起初的“多語碼化”發展為當下的“多模態化”。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等“小眾”的專利,而是成為網絡內外“大眾”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産品,求新求異的網絡原住民們又在不斷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分眾”化交際符號和語言遊戲。

  田立新認為,這些變化説明網絡語言從“小眾”到“大眾”再到“分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

  語言服務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我國還發佈了《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這是國家語委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執編的第3部“黃皮書”。

  除了集中反映了世界語言生活狀況,重點關注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對我國有參考借鑒意義的話題,今年“黃皮書”最大的特色是呼應當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現實需求,關注了一些能夠反映海外語言服務體系建構的實踐活動,可為我國的應急語言服務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黃皮書”涉及日本、韓國、美國、智利等國,關注了法規制度、人員機構、社會組織等方面。

  據經濟日報記者了解,語言服務的很多經驗已經體現在中國的“戰”疫實踐中。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專家學者和有關企業組成“戰疫語言服務團”,先後研製發佈了《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語通》《疫情防控“簡明漢語”》等系列語言服務産品,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的語言服務。田立新透露,下一步,國家語委將著手研究國家應急語言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國應急管理的綜合能力。

  同時,針對我國正在開展的脫貧攻堅戰,“黃皮書”考察了其他國家在語言領域扶貧幫困、扶持語言弱勢群體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例如,韓國發佈《盲文發展第一個基本規劃(2019—2023)》,推動盲文發展;蘇格蘭發佈《英國手語計劃(2017—2023)》,保障聽障者的語言權利;秘魯發佈《土著語言、口頭傳統和跨文化國家計劃》,給土著語言更多關注和支持;韓國給外來移民提供韓語教育,並開發利用外來移民的母語能力;德國在促進移民融入的前提下,對移民的母語和母國文化予以一定程度尊重和認可,幫助其樹立自信,融入德國社會。

  這些內容對於我國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有一定借鑒意義。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介紹,我國已經成立了由25家國家語委成員單位組成的推普脫貧攻堅部際協調小組。教育部、國家語委與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移動、科大訊飛聯合簽署了《“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推廣“語言扶貧”APP項目;與共青團中央聯合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了239個實踐團隊2291名大學生深入中西部345個貧困鄉村,開展推普宣傳和培訓;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開展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組織北京、浙江等東部六省份對口支援“三區三州”開展推普相關活動。此外,民族地區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的情況被納入2019年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指標體系。

  盤點這些年度詞語,真實記錄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發展變化和社會風尚,讓我們的記憶得以留存。(記者 佘 穎)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