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記錄“呈堂證供”是否有效?這幾點要注意

2020-07-19 09:08:00來源:法制日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新規)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最常見的微信聊天、電子交易記錄等在內的信息,到底該怎樣才能作為證據使用呢?近日,浙江省長興縣人民法院審結了兩起涉微信聊天記錄電子證據的糾紛案件,但兩起案件中,電子證據的採信結果卻截然不同。

  2020年2月,被告蘇某微信聯絡原告浙江某公司稱有醫用測溫儀出售。因疫情防控需要,原告立即表示要採購1500隻測溫儀,並於當日通過支付寶轉賬和網上銀行轉賬方式付清所有貨款。次日,被告稱測溫儀已售罄。後原告多次聯絡被告要求退款,但被告僅退還部分貨款,尚欠20萬元未退還,故糾紛成訟。

  該案中,雙方並未簽訂書面合同,上述過程均通過網絡方式進行。訴訟中,原告提交了雙方微信聊天記錄截圖並提供支付寶和網上銀行的轉賬記錄,用以證明雙方存在測溫儀買賣合同關係、原告已支付全部貨款、被告無法提供測溫儀以及被告未全額退還貨款的事實。為證明微信聊天記錄中雙方身份情況,原告還特意到公證處對微信聊天記錄做了公證,證實微信聊天記錄中的一方微信註冊手機號碼與被告蘇某手機號碼一致。

  庭審中,被告蘇某對原告提供的證據有異議,認為並不能證明原告所主張的事實。承辦法官經審查後認為,微信聊天記錄、支付寶和網上銀行轉賬記錄均為電子證據的一種,結合公證機構證實微信聊天記錄中的一方微信註冊手機號碼與被告蘇某手機號碼一致,且經法官核對,該手機號碼與支付寶轉賬記錄中蘇某手機號碼一致,上述證據可以形成完整證據鏈,可以證明與原告發生買賣合同關係的正是被告蘇某以及其他待證事實。

  基於此,5月18日,承辦法官再次組織雙方調解,後經雙方協商達成調解協議。經核實,目前20萬元被告蘇某已履行到位。

  然而,同樣在證據新規施行之後,長興法院還審結了另一起涉微信電子證據的案件,結果卻截然不同。

  近日,長興法院立案受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李某訴稱被告王某向自己借款7萬元,多次討要但王某遲遲不予歸還,無奈之下訴至法院。

  然而,原告李某提供的證據僅有兩年多來的微信轉賬記錄。且被告王某答辯稱當時雙方正處於男女朋友關係,李某向其轉賬,是用於同居關係期間的共同生活消費,不存在借貸關係。對雙方曾係男女朋友關係這一事實,原告亦認可。

  對此,承辦法官向原告李某釋明,要求其補充舉證,證明雙方存在借貸合意,即雙方之間有借貸法律關係,後原告李某因舉證不能,自願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證據新規細化了電子數據的種類,其中規定的網絡平臺發佈的信息,還包括抖音短視頻、朋友圈、貼吧、論壇、網盤等發佈的信息。第二大類中的“即時通信”日常主要指微信、QQ、阿裏旺旺等。

  在電子證據一直被廣泛使用的大背景下,證據新規完善了電子數據證據規則體系,對電子證據的理解和適用作出了較為明確和細緻的規定。司法實踐中,電子證據的效力問題是涉及訴訟的核心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證據新規將電子證據進行了分類,但並非是對這些類別證據真實性的背書。

  兩起案件的區別在於,第一起案件中的微信聊天記錄能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第二起案件中的電子證據無法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屬“孤證”,一旦對方抗辯,原告又無其他有力證據,則無法證實雙方的借貸關係。法官在審查時,著重關注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而在沒有其他證據印證或者補強的情況下,原告的訴請就很難被支持。

  法官提醒,隨著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今後電子證據的形式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新,甚至越來越成為案件中的關鍵證據。但無論如何,其作為民事訴訟證據的一種類型,就必須符合證據“三性”基本原則。

  例如,微信記錄作為“呈堂證供”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要能夠證明微信使用人是當事人雙方,因為微信並非實名制;第二要保證微信記錄的完整性,因為微信證據為生活化的片段式記錄,如果不完整可能導致斷章取義,法庭不會採納;第三要注意收集、保管的記錄要構成完整的證據鏈,能夠相互印證。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金錢往來,第一明確對方身份;第二明確用途,可備註註明轉賬用途;第三保留原始記錄,僅有截屏會無法證明真實性,轉賬記錄、重要對話等不要隨意刪除。此外,輔助電話錄音、短信催款、借條明確等證據,是相互補充印證的證據鏈條。(法制日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俞衝)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