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台商意味著什麼(一)

2020-08-24 14:21:00來源:你好台灣網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台商解進行深度分析,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一部分: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全球市場萎縮,經濟形勢嚴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世界銀行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最新預測下降5.2%,為二戰以來70多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世界經濟進入絕大多數人都未曾親身經歷過的景氣嚴冬。

  在此背景下,為確保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繼續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2020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標定調,正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受到各方密切關注。

  對台商而言,當前和未來幾年國際市場肯定不如大陸市場有更多機遇。在當前世界主要市場中,中國大陸對疫情控制得最好,經濟政策最為多元,營商環境最為優越,復蘇勢頭最為明顯,台商對大陸市場的熟悉程度也遠比其它市場要高。清醒意識到當前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及時了解、掌握和抓住大陸經濟發展新戰略提供的契機,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機遇,是台商現階段亟需著手的工作。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

  “雙循環”戰略的重點是“內循環”。近年來,國際上出現逆全球化動向,原有的經濟全球化趨勢受挫,中國“外循環”經濟運行遭遇較強阻力和障礙。但中國內部市場足夠大,以“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中國長期以來對外部的依賴,也能夠推動中國全産業鏈的發展。

  在“外循環”中,中國具備比較優勢的産品多集中于低附加值品類,如服裝、傢具類産品,而對於芯片、半導體等高附加值産品,産業鏈並不完善,在核心技術方面仍面臨較大的技術壁壘,“內循環”可以倒逼中國在核心技術與環節上取得突破,大幅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重塑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實現全産業鏈佈局。

  從內部運行看,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只能通過強化“內循環”來解決。正如中央反復強調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可見,“內循環”的核心出發點,是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適應內外條件變化,實現中國大陸經濟可持續發展。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雙循環”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大陸重要的經濟戰略佈局。在此戰略佈局下,中國大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這是支撐台商投資信心和經營佈局的根本所在。

看好新基建和電商機遇 福建漳州台商持續深耕大陸市場(圖片來源 中新社)

  與以前中國大陸“擴大內需”政策有所不同的是,“內循環”戰略是全産業鏈的,不僅包括“擴大內需”政策所刺激的最終消費市場,還包括産品生産的上遊進口産品替代。台商在不少産業鏈中具有上遊産品的核心技術優勢,這是新的發展機遇。如同其它産品一樣,技術也應該在需求市場最旺盛、最迫切的時候賣出最好的價錢,發揮最佳效果,取得最高收益。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