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借疫生事會害慘島內經濟

2020-02-24 18:4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台當局近日將今年GDP成長率預測下調0.35個百分點至2.37%。從表面上看,下調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島內業者及專家看得非常清楚,若只是受疫情影響,當凶險一時的疫情過去,慣常的經貿活動很快就能恢復;若是受政治對抗影響,經濟所受的傷害勢必將進一步擴大,甚至會是不能承受之重。

  這種逆耳忠言,台當局不是不了解,但他們會聽得進去嗎?有人説,單純的新冠肺炎疫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借疫情散播“政治瘟疫”,這可是比病毒更狠毒的事。沒錯,如果借機“抗中”、以疫謀“獨”玩過了頭,導致兩岸交流全面倒退、台海局勢持續緊繃,才是台灣經濟面臨的真正風險。

  甩 鍋

  桃園市勞動局近日證實,經營了21年的老牌餐廳儷宴美食館將縮編,58名員工辭退23人。台灣媒體報道説,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島內延燒,類似事例不止一樁,有酒店業者一口氣被退訂400余桌春酒訂單,夜市攤商業績減少三到五成,觀光旅遊産業更首當其衝成為重災區。

  面對這種情況,“完全執政”的台當局理所當然要出臺幾項應急措施,以圖堵住悠悠眾口。問題是,從社會各界和媒體反饋看,他們並沒有覺得政策毛毛雨有多麼解渴。讓人印象更深的,反而是台當局借助疫情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指手畫腳,口水橫飛,讓人嘆為觀止。

  疫情發生之初,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來就胡言,“武漢疫情害慘全世界”。當世衛組織正式命名新冠肺炎名稱之後,蔡當局卻依然堅持稱呼為“武漢肺炎”,公然違反世衛組織規定的地域歧視原則,背後有不能明説的小九九,那就是把鍋甩給對岸——要怪疫情“害慘”台灣,責任不在“完全執政”的我這邊!

  一旦民意被撩撥起來,借機“抗中”自然是水到渠成。原本外界以為,兩岸可以通過共同抗疫緩和雙方關係。大陸方面已首先釋出善意,接待台灣專家到武漢考察疫情。不料民進黨當局非但不領情,反而趁疫情大打“政治牌”,先是謊稱“不參加世衛會議,就無法獲得疫情信息”,後又企圖借撤離湖北台胞、是否允許陸配子女入境等多個事情上搞小動作。

  謊話連篇,推三阻四,完全是以疫謀“獨”的政治考量,置基本人道主義于不顧。“台獨”早就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可某些人就是不死心,老想死灰復燃。從這角度看,以疫謀“獨”確實是一場比病毒更毒的“政治瘟疫”。

  這種“瘟疫”若散播開來,將給島內經濟和兩岸交流帶來地動山搖的戕害。

  遮 掩

  有人早就看穿了民進黨當局真面目,説他們是“搞經濟一塌糊塗,玩政治龍精虎猛”。這真是形象的確論。説到拼經濟,甩鍋給大陸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最初劇本不是這樣寫的。台當局“臺發會副主委”鄭貞茂不久前言之鑿鑿地説,台灣防疫審慎得體,所以不認為疫情會對台灣經濟産生任何影響。

  粉飾太平的牛皮很快就被戳破了。為了遮蓋自己的執政無能,只能硬著頭皮自己打圓場。當局有關部門出面説,目前股市、金融面仍穩定,與大陸競爭廠商有轉單效益,加上宅經濟的發展,今年各季度GDP、民間消費都不至出現負增長,衝擊不會像SARS那麼大云云。

  問題是,如果影響真可以輕描淡寫,為何臺“主計處”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率?為何預測第一季島內經濟增長只有1.8%、為近15個季度以來的新低?為何島內華航主管減薪10%、長榮航空鼓勵員工休假?如果不是粉飾太平,那就是漠視民瘼,島內執政者又該當何罪?

  當然,民進黨當局玩政治確實無愧於“龍精虎猛”四個字。政治戲碼很快就改編好了,除了給自己塗脂抹粉,抹黑抹紅對手也是拿手利器。尤其是禍水外引,通過甩鍋轉移視線和焦點。

  兩手抓,貌似兩手都很硬。其實背後是束手無策而已。給島內經濟真正紓困,要拿出執政為民的真本事,靠選舉的甜言蜜語不行,靠鼓動民粹加持不行,靠指責大陸甚至謀“獨”“抗中”更是南轅北轍。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台灣業者憂心忡忡。大家最擔心的是,今年兩岸關係不僅沒有緩和跡象,在民進黨當局的操弄下,恐會進一步惡化。即使疫情結束,但兩岸人員往來並不會明顯增加,島內與旅遊相關的眾多行業仍難恢復昔日的榮景。

  埋 單

  台灣經濟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民進黨當局無意改善兩岸關係,反而往激化、對立的方向走。不承認“九二共識”,放著現成的兩岸和平紅利不要,誣衊大陸惠臺政策為“統戰”,果不其然,經濟民生難以改善,反而有些領域搞得一塌糊塗。

  “政治瘟疫”上身,其強大的慣性很可怕。民進黨當局利用疫情,第一時間就與大陸切割:禁止口罩輸出,單方面關閉“小三通”,禁止陸配子女入境。某些政客和“台獨”勢力瘋狂叫囂,恨不得跟大陸立馬脫鉤才好。但現實是,大陸經濟因疫情而受衝擊,台灣又怎能獨善其身?

  兩岸和香港、澳門航線都是台灣航空業最賺錢的航線,佔華航客運營收22%、長榮航空約16%,如今相關航班已取消七成,載客量比去年12月銳減超八成。無源之水難存活,台灣航空業陷入“寒冬”。窺斑知豹,設想一下,如果兩岸關係真正冰封,經濟完全脫鉤,島內經濟要面對什麼?

  更何況,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絡密不可分,豈會讓螳臂來擋住滾滾車輪?政治對抗,最終要靠經濟民生埋單。這筆賬,對島內合算否?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目前台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台灣對大陸每年貿易順差近800億美元,如果少了這個市場這個順差,台灣會怎樣,兩岸都很清楚。

  去年8月停止的陸客赴臺個人遊政策,在當前環境下,要恢復恐怕遙遙無期。將滿十年的ECFA,早收清單島內享有800多項優惠,一旦中止或變相中止,又是何種局面?中國國民黨嘉義市議員傅大偉指出,一旦到期不續簽,台灣地區的經濟將會受到無法消化的衝擊。再説,兩岸關係不好,台灣想加入區域貿易協議,更是駱駝過針眼,難上加難。

  如此種種,可以列舉的依然很多。“脫鉤”,脫的起嗎?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借機“抗中”,是要把島內經濟往ICU裏送嗎?“龍精虎猛”固然是好,但如果用力過猛操作不當,在鼠年裏畫虎不成,甚至惹翻兩岸民意,導致人人喊打,就不大妙或者大不妙了。(作者:任成琦)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