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功寶典”新番來了!——中部地區科技“新苗頭”觀察

2021-06-03 19:57:00來源:新華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創新“成功寶典”新番來了!——中部地區科技“新苗頭”觀察

  年輕的“科技媒婆”給科學家和企業“做媒”,“量子大街”上每天都有新進展,無人駕駛拖拉機成“網紅”,時速600公里的超導磁懸浮列車列入研發計劃……記者近期在我國中部地區調研了解到,各種科技創新“新苗頭”“新玩法”“新動力”奔涌,讓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的重要意義,他強調“要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支持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新開局有新做法,新成功有新邏輯。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在中國經濟的腹地,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創新脈動”正書寫新的“成功寶典”。

  【新苗頭】技術經理人扎堆,帶貨科技“寶貝”

  “我們要銷售近1000款科創産品”“現場競拍16項科技成果”……前不久,安徽省合肥市委主要領導走進電商主播薇婭的直播間,“帶貨”科創産品,也“帶火”了安徽科技大市場。在這背後,活躍著一批年輕的技術經理人。

  昨天在實驗室裏“挖寶”,今天到工業園區“挖需”——這是27歲的沈智的典型工作場景。作為安徽省首批133名技術經理人之一,他從去年開始從事這個新興職業,不到一年已收穫頗豐。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把科研機構的成果和企業的需求精準對接,有點像‘做媒’。”沈智的得意之作之一,是將安徽一家上市公司與深圳一家技術輸出方對接,交易了薄膜生産線技術。其中的一大創新,是技術使用費非一次性支付,而是以投産後的銷售毛利按比例支付,降低雙方風險,靈活求得雙贏。

  安徽一企業以140.9萬元競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項“基因編輯組合物”技術,江蘇一家企業以100萬元競得安徽農業大學一款玉米新品種……安徽創新館館長陳林介紹,在近期安徽舉行的首屆科技成果公開競價會上,技術經理人大顯身手,他們徵集來的16項成果現場競價成交7項,總成交額680.9萬元。

  記者觀察:當前,我國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創造市場價值的能力不足,技術經理人的出現正當其時,可推動解決從實驗室到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成果定價難”等問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為“第一動力”的效率。技術經理人在中部出現,也折射出我國深層次經濟動力轉換從沿海向腹地擴展。

  【新苗頭】量子GDP發展“不限量”

  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一條不寬的馬路兩邊,密集分佈著多家挂著“量子”招牌的企業,這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新産業景觀。這就是安徽合肥高新區的“量子大街”,一條可以聽見量子科技産業前沿脈動的産業街。

  用量子技術保護每一個比特!這是走進科大國盾量子技術公司迎面而來的標語。從量子密鑰分發器、光量子交換機到小型化量子衛星地面站、量子保密手機,在這家公司的産品展廳,記錄著近年來世界量子通信産業發展的幾乎每一次探索。

  “把量子技術與個人信息安全相結合,市場需求巨大。”公司副總工程師唐世彪説,在萬物互聯的“大數據”時代,量子通信産業大有可為。目前,他們即將推出“量子保密手機SIM卡”。

  在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公司,一台名為“本源悟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正在運行。這家年輕企業已成為一匹業界“黑馬”,他們研發出量子計算雲平臺、量子測控一體機、量子編程語言等。公司總經理張輝介紹,預計近期推出24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企業正與金融、醫藥、航空等行業合作開發應用。

  記者觀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安徽“量子大街”的幾家骨幹企業,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位量子院士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産學研結合呈現前沿、快速、硬核、聚集等新趨勢,有望催生“量子谷”産業帶,量子算力正加快為經濟社會賦能。

  【新苗頭】“無人”時代,大塊頭也有大智慧

  科幻外形、5G技術、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技術集聚……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研發的國內首臺5G+氫燃料無人電動拖拉機,正持續走紅“出圈”。

  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位於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讓我國從“土牛”進入“鐵牛”時代。前幾年他們研發出我國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又實現從“鐵牛”到“智牛”之變。

  “我們十幾年前就開始著手自動駕駛拖拉機研究,作業精度已經達到厘米級。”中國一拖技術相關負責人王東青説。

  目前,他們的智慧裝備取得良好應用效果,在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無人拖拉機順利完成規模面積玉米播種作業和水田整地作業。

  “為加快推進智慧農機與精準農業的深度融合,我們已與洛陽市政府共建數字孿生智慧農業示範園項目,進一步創新智慧精準農業技術解決方案。”中國一拖黨委常委、一拖股份副總經理于麗娜説。

  記者觀察:60年立農機科技潮頭,中國一拖靠的正是連續創新。如今進入農機“無人”時代,我國農機裝備水平還相對滯後,要加強科研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加快實現趕超。

  【新苗頭】創新“攪局者” 重新定義“造車”

  幾分鐘完成“換電池”消除里程焦慮、輸入目的地自動駕駛帶你追尋詩和遠方……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國內造車新勢力,正進行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在車、服務、數字觸點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蔚來正在改變或者重新定義用戶體驗。”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説,蔚來擁有自主研發的車機系統、自動駕駛、換電技術,換電站、超充站預計今年底也將增加到1100座以上。

  汽車工業“新星”,為何選擇落戶中部?早在5年前,蔚來便與江淮汽車合作造車。後來蔚來在資金方面遇到問題,合肥作為戰略投資人伸出“援手”。合肥多年佈局形成的電動汽車成熟産業鏈也發揮著磁吸效應。

  記者觀察:近年來,我國以蔚來為代表的一批造車新勢力,摸準用戶痛點,以技術創新疊加商業模式創新,用産品和體驗“説服”客戶,以“攪局者”角色重新定義“造車”。以合肥為代表的中部地區,摸準新興産業痛點,主動介入企業孵化,創新服務模式,共同推動産業發展,逐步站上新興産業高地。

  【新苗頭】“下一代科技”探路強國未來

  天上有一個太陽,人類還要在地球上再造一個。

  高約11米,直徑約8米,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罐子”……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上,中外科研工作者已進行了近十萬次實驗,旨在探索取之不竭、無污染的“終極能源”。

  “核聚變能源研究已經持續了70餘年,在我國也開始了50年。國際主流觀點認為,有望在2050年左右實現核聚變能源並網發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雲濤介紹,雖然實現核聚變能源目標尚需時日,但“一路創新、沿途下蛋”,已經有多項衍生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興産業,孵化出20多家高新企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前沿超導材料技術的國家。

  今年3月,基於前沿的超導技術,國産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在合肥研製成功。作為一種國際先進的放療技術,質子醫療可以實現對癌症病灶的精準治療。

  此外,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利用超導技術,目前計劃開展時速600公里的磁懸浮樣車研製,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觀察:前沿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也是孕育顛覆性産業的搖籃。放眼世界,新一代能源革命、信息革命已蓄勢待發,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面向科技前沿持續攻關、久久為功,既充實了産業發展“家底”,也為大國未來預留雄厚發展空間。(新華社記者劉菁、鄔煥慶、徐海濤、初杭 參與記者:吳慧珺、劉懷丕)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