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省銅陵市各大社區大力推進醫保電子憑證登記激活工作,讓人民群眾實現“一碼在手,醫保無憂”。圖為3月10日,銅陵市銅官區官塘社區辦事大廳,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為轄區居民激活申領醫保電子憑證。潘偉 攝(人民視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完成,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圖為貴州省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吳賢艷(左)與村民正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風光。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對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新的要求,在代表委員和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在互聯網上,網友紛紛表示,要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高質量發展必須長期堅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指出,這闡明了高質量發展蘊含的內在邏輯,有利於進一步廓清人們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
“實踐不斷推進,社會不斷發展,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過去那種低水平的、粗放式的發展,在各行各業都難以為繼了。”微博賬號“新華視點”撰文分析,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高質量發展”都是一條管總的要求,必須貫徹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質量發展為何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撰文《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必須長期堅持》進行了剖析解構。
文章稱,從空間看,高質量發展“一個都不能少”。如果把高質量發展僅僅視為經濟發達地區的事,欠發達地區靠透支資源、破壞生態來實現所謂“區域均衡”“彎道超車”,無疑是南轅北轍,欲速不達。各地區只有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才能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網友“旋律”留言説,“把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網友“CJH”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落腳民生凸顯溫度
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的目標,一頭連接千家萬戶的幸福。
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所提交的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受到網友們的點讚。大家表示,可見的變化、紮實的數據、切身的體會,體現出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據新華社發表的文章介紹,雲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立足村寨資源稟賦,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去年全縣旅遊總收入達15.6億元。“未來,我們要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鄉親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讓鄉親們多增收、有奔頭。”全國人大代表、雙江縣文化和旅遊局幹部姜建萍説。
“以前醫院是簡單、被動看病,現在我們除了看病,還進行義診、科普教育,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少生病、不生重病,把治療關口前移。”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金京哲表示,今後要繼續爭取改善醫療條件,讓老百姓在醫療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新華網評論文章指出,以人民為中心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要突出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
網友“郝藝”感嘆道:“落腳民生,凸顯關愛的厚度和發展的溫度,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更加豐富多彩。”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綠色發展。
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能夠實現共贏。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文章指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建議,要著力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之以恒推進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説,在湖南,每10度電中有5.1度電來自清潔能源,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使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來,央視網“央視快評”欄目發表文章認為,各地區應因地制宜,結合各自優勢和資源,帶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
網友“安娜”留言説:“向綠水青山‘尋寶’,為子孫後代造福。”網友“緣來如此”留言説:“生態保護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人人參與,不懈努力,相信未來碧水、藍天、凈土將是我們生活的常態!”(記者 劉樂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12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