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紅色旅遊、綠色經濟……小山村如何走出致富路?

2020-07-07 10:08:00來源:央視網
 浙江余姚的橫坎頭村當年是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有“浙東紅村”的美譽。但是在很長時間裏,這個有著紅色傳統的小山村卻是個貧窮的村莊,“山大石頭多,出門就上坡”,農民收入很少,也沒有集體經濟。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經來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提出“要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此後更是和橫坎頭村有著兩封書信往來。在總書記的勉勵下,橫坎頭村打造紅色旅遊,發展綠色經濟,村民越來越富,村莊越變越美,産業也越來越興旺。而這個過程中,有一批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天一大早,橫坎頭村黨委委員邱民波就來到了村民吳淼華家。這段時間,村民吳淼華和萬巧芽兩家因為建房子的事情鬧了矛盾。吳淼華覺得萬巧芽家造的新房子超高了3米,擋了他家老房子的光線,説起這事,另一方萬巧芽也很生氣。

  

  邱民波已經第5次上門為兩家調解了。

  在橫坎頭村,化解村民間的矛盾是村裏黨員的工作內容之一,長年累月的群眾工作,黨員與村民之間慢慢建立了信任,幾趟工作做下來,雙方總算松了口。

  在橫坎頭村,黨員每人要聯絡不少於6戶群眾,除了化解糾紛矛盾,還要包乾收集反饋群眾意見、傳達重大事項、勸阻違規事項、結對共建、宣傳惠農政策。

  眼下,橫坎頭村正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村,村裏的黨員幹部挨家走訪,帶動村民改造自家的小院。黨員黃金軍給村民黃旭東介紹起自己的改造經驗頭頭是道,在橫坎頭村,這些工作的推進,都是由黨員帶頭先行先試。

  

  如今的橫坎頭村環境優美、鄰里和諧,和過去有很大不同。2003年春節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時,這裡滿是衰敗的景象。

  當時,習近平提出了把橫坎頭村所在的梁弄鎮建設成“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殷切期望,同時,習近平還提出“要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當時,橫坎頭村的村民把發展紅色旅遊、推動綠色經濟的計劃寫信向習近平作了彙報,在回信中,這樣的計劃得到了肯定。在橫坎頭村,中共浙東區黨委、浙東行政公署等抗日根據地舊址散落在村中,要發展旅遊,首先得把住在裏面的村民搬出來。當時很多村民都已經在抗日根據地舊址裏住了幾十年,説到搬出去,很多人不願意。

  謝光中家有三個黨員,看到這種情況,他們決定先帶頭搬出去,然後再幫村裏做院子裏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有了黨員的帶頭和宣傳,老百姓心中的顧慮逐漸打消,不到一個月,抗日舊址裏的村民全都搬了出來。橫坎頭村對舊址進行保護修繕,通過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吸引了大批遊客。這時村子又面臨新的難題:遊客來了,怎麼才把他們留下來。

  張志燦口中的黃老闆,名叫黃彭勳,當時他們一家外出在寧波打工。

  在村裏搞農家樂,誰都沒有經驗,第一次上門,村幹部沒能説動黃彭勳。黃彭勳説:“以前我們橫坎頭村很少有人來的,來的人也不吃飯。”

  一次沒説動,張志燦帶著黨員幹部前前後後又幾次上門做老黃的工作。黃彭勳説:“他説只要你回來,其他困難我們一起解決,兩句話到現在我心裏還比較感動的,第一句話,開始時候的客人,他們村裏領導帶過來遊客,以後的路你自己走。”

  黃彭勳被村幹部這份不捨的勁頭和這番話所打動,2006年9月27日,老黃的百丈農家樂在橫坎頭村開張了。

  剛開張時,橫坎頭村只有黃彭勳一家農家樂,一天賣兩三百塊就很好了,到了2018年,村裏的農家樂擴展到8家,老黃家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紅色旅遊給村子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與紅色旅遊同時推進的綠色經濟也為村子帶來新的生機。發展綠色經濟之初,村裏請來農業專家,調研後,專家提出這裡的土壤適合種植櫻桃。村黨委書記張志燦決定,把櫻桃産業作為農民致富的一個抓手。

  村裏用流轉來的80畝土地建了全鎮首個櫻桃種植基地,第三年迎來櫻桃的大豐收。通過宣傳,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採摘,年終算賬,種植櫻桃的收益遠遠高於其他作物。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們紛紛加入種櫻桃的行列。

  

  嘗到甜頭的橫坎頭村,在櫻桃産業摸索成功的基礎上,還因地制宜引入藍莓、獼猴桃、桑葚等特色水果,讓全村特色産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全村有休閒農業觀光采摘基地10余個,培育家庭農場20余家,每年觀光農業旅遊收入超過1000余萬元。隨著村子各項事業的快速推進,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2月10日,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分享發展成果。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信中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

  2020年是橫坎頭村上次收到總書記回信後,制定3年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眼下,一個個重大農旅産業紛紛落戶,海歸青年回鄉創辦起了民宿,小小山村日新月異,老百姓都看在眼裏。

  

  一個原來被認為沒資源沒優勢沒奔頭的小村莊,現在卻是幾條腿走路,集體經濟越來越富,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村容鄉風也越來越好。在橫坎頭村的蛻變過程當中,離不開黨員幹部的作用。這些年,從辦農家樂,到發展以前沒種過的櫻桃産業,從推動紅色旅遊到改造自家小院,橫坎頭村的黨員幹部都走在了前面,敢想敢幹、敢挑重擔、敢冒風險、敢擔責任。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在勉勵大家再接再厲的同時,也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如今,橫坎頭村正朝著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村的目標努力前行,黨員幹部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很多。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