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紀實

2021-01-31 19:29:00來源:新華網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的歷史方位,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坐標獨特,世界矚目。

   申辦和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性部署。統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歷史節點,歷史使命。這將是中國首次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也將成為全球首個舉辦夏季、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

   距北京冬奧會還有一年多。縱觀國內,在習近平總書記“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指引下,冬奧籌辦和疫情防控統籌進行,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冬奧健兒為全項目參賽積極備戰,“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動全民健康邁向全面小康,冬奧夢正在匯入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放眼國際,在世界動蕩變革之際,北京冬奧會將以全球共通的體育語言和體育精神,為人類攜手抗擊疫情照亮前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最恰如其分的舞臺。

  歷史節點 歷史使命

   2015年7月3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

   在國際奧委會投票表決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歸屬前,習近平主席渾厚有力的聲音通過視頻響徹會場:“中國人民期盼和等待著這次機會。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這是最堅定的支持,最莊嚴的承諾。

   這是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佈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新華社發(公磊攝)

   “北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話音剛落,會場沸騰了,中國沸騰了!這將是14億中國人第一次擁抱奧林匹克的冰雪聖火。

   國際奧委會委託的第三方公司調查顯示,北京申冬奧在中國國內擁有90%以上的支持率,而在兩個舉辦地北京和張家口,民意支持率分別高達92%以上和99%,在歷屆冬奧申辦城市中絕無僅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民心,謀大局。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點燃冰雪運動火炬的意義,絕不限于冬奧會本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來之不易、意義重大,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高度契合。”

   歷史驚人的巧合。2022年恰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基礎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之時,北京冬奧會將凝聚更強大的民族自信,見證並助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又一段新征程。

   冬奧夢交匯中國夢。冬奧競技舞臺具有凝心聚氣的強大感召力。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敢於爭先的拼搏精神、揚我國威的民族自信,這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2014年2月,在中國正式申辦2022年冬奧會3個月後,習近平主席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赴俄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在索契,習近平主席在43個小時裏的12場雙、多邊活動中,不忘為申冬奧做工作。他對巴赫説:“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巴赫等為此動容。

   這是2019年1月2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前左一)在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考察。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這無疑為北京申辦成功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2019年1月,巴赫在考察北京冬奧會3個賽區時説,習主席的貢獻怎麼評價都不為過。“推動兩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這將是世界冰雪運動的巨大變革。”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7年初,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巴赫時表示,將以北京冬季奧運會為契機,把競技體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強,同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凝聚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舉辦冬奧會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必須一體謀劃、一體實施,實現北京同河北比翼齊飛。

   2015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作出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指示,給如何籌辦冬奧會確立了總原則,指明了總方向。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舉辦冬奧會,是為了民之福祉、國之昌盛。無論是生態優先、加強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控,還是成果共享、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無論是面向世界、對外開放,還是勤儉節約、杜絕腐敗,無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主席還在許多外交場合表明中國將通過冬奧會和世界互利共榮的立場。他強調,中國舉辦冬奧會的理念,同我們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綠色文明建設和反腐倡廉的努力一脈相承。體育交流正日益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往的一部分。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會見巴赫。巴赫事後表示,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習主席對體育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敏銳而深刻的認識。“習主席是一位知行合一的領導者。他不僅有目標,還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戰略,明確了路徑。目標不僅局限于體育本身,還包括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從2015年冬奧申辦成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惦記著冬奧會籌辦進展。1月18日、19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連續兩天考察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大賽區,並在20日主持召開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總書記強調,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言必信,行必果。”儘管面臨新冠疫情挑戰,中國仍在堅實履行申奧承諾。

   在延慶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總書記同大家互動時的一聲“加油”擲地有聲,讓冬奧人倍感振奮,更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然諾的堅定決心。

  追夢前行 築夢冬奧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實地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

   在首都體育館,中國花樣滑冰隊總教練趙宏博第四次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

   他第一次受到總書記接見還是在索契冬奧會期間,那也是他第一次以教練身份帶隊參加國際大賽。正是在那次座談中,總書記告訴中國代表團北京將申辦冬奧會的消息,讓趙宏博倍感振奮。

   又一次近距離聆聽總書記的關懷和勉勵,更讓他在疫情挑戰下堅定了信心:“總書記關心我們訓練和生活,是我們冬奧衝刺路上最好的鼓舞和支持。”

   “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廣大冰雪運動員創造了難得的人生機遇”。總書記的話,讓冬奧健兒們備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創造屬於中國冰雪人的奇跡。

   按照總書記“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的要求,體育系統統籌全國資源,加快實現冰雪運動項目全覆蓋,力爭實現北京冬奧會全項目參賽的目標。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國際賽事大範圍被取消,訓練、比賽節奏被打亂,但中國冰雪人迎難而上,力爭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無法參加國際比賽,就組織隊內模擬賽。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總書記的這句話一直迴響在冬奧健兒們心中,也是他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最大動力。

   這是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武大靖奪冠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韓岩 攝

   家門口的冬奧會,給中國冰雪人實現體育強國夢提供了追夢的最佳舞臺。曾多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平昌冬奧會金牌得主武大靖馬上要27歲了。作為“老”隊員,他夢想著在2022年北京冬奧賽場上突破自我,為祖國獲得更多榮譽,並對此信心滿滿:“總書記對我説過,北京冬奧會時我才28歲,其實還不算老,還算年輕運動員。”

   目前,中國軍團冬奧備戰正轉入“衝刺”階段,覆蓋北京冬奧會109個小項的國家集訓隊已全部建立,備戰選手從2019年底的1100余人精簡至500余人,將繼續篩選精兵強將爭奪冬奧參賽資格並最終在冬奧會上爭創佳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考察中説:“我國很多冰雪項目在兩年多時間裏實現從無到有,有的項目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有人在追夢,有人在築夢。

   在疫情面前,3個賽區的冬奧籌辦嚴格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堅持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兩手抓,工作不斷,力度不減。

    這是2021年1月22日拍攝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完成首次制冰後內景。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被總書記稱為“重中之重”的場館建設最早復工,至2020年底,全部12個競賽場館完工。“冰絲帶”“雪如意”“水晶鞋”……這些充滿中國傳統詩意的冬奧場館英姿初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改造建設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這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新華社發(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冬奧會很多元素都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去年發佈的核心圖形設計靈感來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而被稱為冬奧“小紅人”的體育圖標則源於篆刻藝術巔峰“漢印”。兩者均為動態,實現了冬奧首創。北京冬奧會必將烙上流光溢彩的中國文化的印記。

    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去年末,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載“嫦娥五號”登月,創造了奧林匹克與航天科技融合創新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場館建設要“注重利用先進科技手段”的要求也一直銘刻在冬奧建設者心中。2019年4月14日,經過36小時不間斷的連續作業,國家雪車雪橇賽道S6段混凝土噴射順利完成,達到了毫米級的噴射精度,打破了國外公司對高緻密高強噴射混凝土空間成型技術的壟斷。

    這是2021年1月19日拍攝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賽道去年11月通過國際雪車、雪橇聯合會場地認證時,國際雪車聯合會主席伊沃讚不絕口:“這絕對是我見過最出色的場地。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之下,流暢完美的組織工作也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新建的美輪美奐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運用了建築、制冰等諸多新技術、新工藝。

   本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比賽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經驗”,北京賽區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場館,13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有11個為2008年奧運會遺産。“水立方”變身“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

   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辦奧,就要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

   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北京、張家口乃至全國都在打一場“藍天保衛戰”。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僅38微克/立方米,創下了該數據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低。冬奧籌辦以來,崇禮新增造林72.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52%提高到目前的67%。

   這是2019年5月8日,工人在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姚家灘村的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康保換流站施工。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位於張家口的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將讓北京冬奧會首次實現奧運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在延慶賽區,最先進入考察的是林業、水務和環保專家,在動第一鍬土前,首先做的是動植物資源的本底調查和保護工作。

    這是2019年12月14日拍攝的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夜景。新華社記者 夏一方 攝

   從2008到2022年,首鋼變遷串起兩屆奧運。當年首鋼為2008年北京夏奧會整體搬遷後廢棄的工業園區,如今變廢為寶,建起了冬奧會滑雪大跳臺賽場“水晶鞋”,北京冬奧組委也早就到此安營紮寨,多支冬季項目國字號隊伍在這裡建起新基地。

   這個工業遺址再造樣板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而巴赫就是“頭號粉絲”。有恐高症的巴赫曾強撐著爬上首鋼三號高爐,俯瞰園區。他説:“談到可持續發展,你只需要在這裡看看。”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冬奧組委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通過視頻會議同相關國際體育組織保持緊密聯絡,如期召開了協調委員會會議等重要會議,舉辦了體育圖標線上發佈等,保證了各項籌辦工作有序推進。

   這是2020年2月24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0年世界轉播商大會北京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去年底的第九屆奧林匹克峰會公報指出,北京冬奧籌辦進展“極其順利”。

   而在此次考察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對辦好這一屆盛會充滿信心”,更為處於“不確定性”之中的奧林匹克運動注入了“鎮靜劑”。

  共享共有 “兩份答卷”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除對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作出部署外,還要求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

   在總書記的囑託和推動下,中國冰雪文化蔚然成勢,群眾性冬季運動廣泛開展。曾不進山海關的冰雪運動正在迅速“南展西擴東進”,教育和體育系統共同推進的“冰雪進校園”,將在2022年之前把冰雪運動普及推進到百座城市、千所學校、百萬青少年人群。

   侯雨辰是其中的一位“冰雪少年”。2017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考察籌辦工作時,參加滑雪冬令營的他同習爺爺有了一面之緣。“冰雪運動要從孩子抓起,希望將來能從他們中間出現一批優秀運動員。”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侯雨辰心中種下一顆“冰雪種子”。

   4年間,侯雨辰在滑雪技術方面從“小白”晉陞到大眾滑雪等級7級;從對滑雪一無所知,到成為學校冬奧知識宣講小老師。

   在奧運冰雪熱帶動下,南方不少地區也開始修建冰雪設施,浙江、貴州、湖北等地實現冰雪旅遊人數年均10%左右的平穩增長。

   “冬”風吹動冰雪運動蓬勃發展,也拉動白色經濟迅猛增長。

   《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1》提到,預計2020到2021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次將達到2.3億,冰雪休閒旅遊收入超過3900億元。

   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培育壯大冰雪産業,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美好願景,正在總書記的殷切期盼中,結出纍纍碩果。

   放在申冬奧前,生活在國家級貧困縣的崇禮人誰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小縣城會被美國《紐約時報》推薦為2019年全球旅遊目的地。

   該報撰文稱:崇禮正在發生“令人瞠目”的變化,在過去幾年裏成為了“一個閃耀的冬季運動中心”。在52個值得前往的旅遊目的地中,崇禮排在第32位。

   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相繼建成,激活了冬奧會配套建設中的一條“中樞動脈”,將張家口、崇禮、延慶和北京城區串成一線,意味著延慶、張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崇禮也真正變成首都滑雪愛好者抬腳可及的勝地。

   這是一盤關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總書記對此早已運籌帷幄:河北省、張家口市要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緊密結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展現崇禮這些年的變化——

   申冬奧成功後,作為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崇禮全部財政收入以每年近2億元的速度增長,2015年僅4.4億元,到2018年已突破10億元大關。

   如今,小城坐擁7家大型雪場,共有雪道169條。2018-2019年雪季,雪票銷售超百萬張。

   在崇禮,每4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一個雪場的教練在雪季收入基本能達到4-5萬元;一個普通農家院,年收入也超過5萬元。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協同發展”的佈局,隨著京張地區在交通、生態、産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務實合作,當地人捧起了家門口的“雪飯碗”,2019年5月崇禮區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徹底脫貧摘帽!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總書記的這句金句,崇禮人深有體會。

   即使去年冬天一度因疫情歇業在家時收入銳減,張家口崇禮太舞滑雪小鎮的工作人員劉小飛也沒太焦慮。

   他經歷過難熬得多的日子。在他小時候,位於南山窯村的老家山連山、溝連溝,房子用土坯糊著的外墻一摳就掉。而今,他在雪場開上了壓雪車,月收入六七千元,一家人搬進市區的新樓房,日子過得揚眉吐氣。“崇禮人日子越來越好,大家都説要感謝冬奧會,感謝滑雪場。”

    這是2021年1月16日,滑雪愛好者在杭州臨安大明山萬松嶺滑雪場滑雪。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因冬奧改變命運的,不光崇禮人。

   幾年前,延慶區張山營鎮田宋營村村民郎恩鴿還是一個默默無聞、擁有300多頭羊的“羊倌”;如今,他是北京首個農民滑雪隊、張山營鎮海陀滑雪隊隊長,成了“名人”。

   這是2017年12月7日,北京延慶區張山營鎮海坨滑雪隊成員在訓練結束後合影。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郎恩鴿説:“過去我拿著羊鏟,現在我拿的是雪板。我完全沒想到能把愛好變成可以實現的夢想。這個夢想不僅關乎我,更關乎我的家鄉,我們的冬奧。”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致辭中説:“每個人都了不起!”

   家國相依,命運與共。個人夢、冬奧夢、體育強國夢正在匯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

  冰雪宏圖 相向而行

    這是2018年2月25日拍攝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像是關於中國的歷史課,這次的表演像科幻電影,我看到了中國的未來。”2018年2月25日,巴西FSB新聞社記者阿貝拉杜 安東尼奧 門德斯在看完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後這樣説。

 門德斯看到的“中國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早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就指出,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北京冬奧會籌辦的過程生動詮釋了這一點。

   秉持總書記“開放辦奧”的理念,北京冬奧組委建立了特聘專家制度,在場館規劃、賽道設計、競賽組織、雪務工作等領域引進多位外國專家。外籍項目專家尼古拉2016年第一次來中國就是去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他如今在冬奧組委體育部任職,在北京生活。

   40多年來中國從未停止對外開放的步伐,而北京冬奧會必會成為中國與世界加深聯絡的加速器。

    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攝的國家游泳中心奧林匹克比賽大廳的冰壺賽道。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一方面,中國社會發展將受益於冬奧會舉辦;另一方面,中國也在為奧林匹克運動和全世界作出新貢獻。

   與奧林匹克改革思路高度一致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冰絲帶”等場館建設中展現出來的先進科技,首鋼老工業區改造和延慶賽區打造“山林場館”的環保方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推動下,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既是中國兌現承諾、不斷自我昇華、快速發展的過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的過程。

   如果説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在向奧運標準看齊,如今冬奧籌辦的系列成果,則表明北京正在樹立新的奧運標準。這背後,是國力的迅猛提升和日漸增強的文化自信。

   和平發展,命運與共。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初衷,也是奧林匹克的終極理想。

   高度一致的精神內核,讓北京冬奧會正成為這一倡議的又一個實踐平臺。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習近平總書記説,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將有利於促進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

   如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倡議越來越顯示了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一樣,北京冬奧會籌辦也始終牽動著世界的目光,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俄羅斯總統普京2018年訪華期間,和習近平主席在天津“相約冰球場”,共同觀看一場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普京説,希望這樣的青少年冰球運動交流能成為俄中兩國友誼的新紐帶。

   去年10月,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世界媒體大會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如期召開。400余人註冊參會,讓這次媒體會議成為冬奧史上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北京冬奧組委外籍專家、國際奧委會媒體運行部前總監安東尼埃德加説:“這表明世界媒體對於北京冬奧會的濃厚興趣。”

   體育超越國界和種族,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奧林匹克自誕生之日就代表了對和平友愛的永恒追求。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在令人驚艷的“北京八分鐘”裏,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發出邀請:“我和億萬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約北京!歡迎你們,歡迎朋友們!”(參與記者:張曉松、朱基釵、高鵬、王夢、汪涌、張驍、楊帆、秦婧、魏夢佳)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