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東南網)

(圖片來源:東南網)
導報記者一個多月前剛到台北時,一個星期天早晨,一如往常來到樓下吃早飯,只見一家家餐館小吃店閉門謝客,還好,有三兩家還有營業,總算找到填肚子的地方。
一打聽,才知台北的許多店家在星期天都休息,少數店家週日沒休息的,也會選在一週的其它日子休息,總之很少有一週七天滿打滿開店的。
這令導報記者很新奇:這些店家居然有錢不想賺!可這些店老闆卻説,錢是賺不完的,賺錢是為了過生活,沒有必要為了賺錢而犧牲生活。他們稱之為“賺生活”,以區隔我們常説的賺錢。
“小資女孩”不想工作太累
這個月底,愛情輕喜劇《小資女孩向前衝》將在三立電視臺、臺視播出,該劇反映的是台灣職場正流行的“小資女孩”現象。“小資女孩”主要指未婚、經濟自主、工作不強出頭、懂得享受生活的女孩,她們擺脫了傳統女性以家庭為重的包袱,也不願拼命工作而被貼上“女強人”的標簽,她們注重物質、精神雙重享受。
台北女孩小佩是一個典型的小資女孩。她今年29歲,在一家網絡公司負責企劃工作,工作之餘,喜歡逛街、看電影。她常常找姐妹們到素有“台北曼哈頓”之稱的信義商圈,喝下午茶、話八卦,逛誠品書店,到精緻餐廳享受美食,在新光三越廣場發呆……
小佩常説,工作順利就行,生活要開心幸福,要對自己好一點,愛自己多一點。她定期做SPA按摩來慰勞自己,每年至少買一次名牌包來犒賞自己。她覺得有品牌的東西較值得信賴,可是也得兼顧錢包,所以經常光顧折扣店買“血拼”商品,最近特別愛上了7-11的citycaf岢,因為平價又好喝,還可以集點換贈品。
無論職場還是生活,小佩都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因此她不是“月光族”、卡債族,而會從每月薪水中定存5000至1萬元新台幣,以保證她的生活品質不會因工作變動而下降。她説,生活品質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但不需要很多錢,它跟花錢不是絕對正比關係,生活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不一定要花很多錢。
這就是典型的小資女孩,賺錢是為了生活,工作是為了生活,如果兩者關係倒了過來,她們肯定不會幹的。
遠離都市的浪漫主義者
相比起小佩,住在台南市一座山頂的郭雅聰更是純粹的“精神主義者”。他在山頂搭蓋起了“大鋤花間”,蜥蜴、蛇、松鼠等山裏動物經常光顧他的“花間”。
8月上旬的一個傍晚,導報記者來到了“大鋤花間”,遠遠聞到咖啡香味,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一行人喝了自産咖啡,之後又招呼我們喝自産的龍眼花茶。然後,郭雅聰發給每人一張小卡片,這張卡片印有他女兒寫的一首小詩。
女兒的小詩,算是龍眼花茶最好的佐料,每當看到客人們吟讀著這首小詩,郭雅聰便笑開了花。導報記者很好奇,問他當初是如何下決心從繁華的台北都市遷移到了這荒山野嶺,難道不會寂寞嗎?
“寂寞是自己找來的。”郭雅聰説,他原本在台北開了一家小出版公司,雖然沒賺到大錢,但業務還算可以,可是在40歲那年,他對都市生活日漸厭煩起來,不知整天忙著為了什麼,産生了“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強烈感覺。小時候在台南山間讀書的情景,那時在他的腦海中越發鮮明起來,他覺得那是自己一直追尋的“原鄉”。
咬一咬牙,跺一跺腳,他從繁華都市來到了台南東山鄉高原村。那時他已有兩個小孩,扔掉了工作,到山上種樹,經濟收入銳減,孩子也捨棄了都市優質的教育環境,轉到鄉下讀書。“當時你是有了經濟基礎,所以不擔心生活來源嗎?”他搖搖手,換了一種方式回答説,他骨子裏是浪漫主義者,他需要過自己的生活,生活其實不需要多少錢。
他説,留在台北,他是在賺錢,他會比較體面比較有錢,但那是他用生活換來的;來到山上,他是在生活,賺一點點錢就夠一家人生活了,他從山上撿來舊木頭做傢具、蓋房子,他曾親手殺山豬而成了報紙新聞人物。他很慶倖40歲那年的決定,他終於告別了為賺錢而賺錢的處境,回歸到生活,找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