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座談會在臺舉辦

2017-03-01 08:34: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台北3月1日消息(記者 曲飛 呂貝娜)“戰爭與和平——省思二二八 展望兩岸未來”“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座談會228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四樓會議廳舉辦。座談會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辦,邀請台灣社會各界代表如二七部隊突擊隊長、政治受難人陳明忠,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海峽評論總編輯、白色恐怖受男人遺屬王曉波,作家鄭鴻生,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彰化師範大學副教授徐秀慧,青年曆史學者邱士傑與“二二八”事件親歷者家屬林光輝(霧峰林家第九代)、林青(林正亨女兒)、呂芳雄(呂赫若之子)、葉蔚南(葉榮鐘之子)、陳星吟(陳逸松女兒)、陳雪梨(陳逸松女兒)、蔡詩傑(蔡子民侄子)、羅兆仁(羅坤春之子)等以及抗日烈士家屬和多位白色恐怖受難人與會,共同反思“二二八”,展望兩岸關係的發展,呼籲在歷史遺留的台灣問題最終解決之前,所有有良知的歷史研究者一起努力,還原歷史,把被扭曲點到的“二二八”扶正,再顛倒過來,讓更多的民眾理解事實,不被政客和無良學者欺騙,才是台灣的出路。

省思“二二八” 展望兩岸未來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座談會現場

省思“二二八” 展望兩岸未來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座談會現場

    藍博洲接受駐臺記者曲飛採訪 談紀念座談會之宗旨 台獨分裂勢力操弄“二二八”影響兩岸關係

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 作家藍博洲主持座談會

    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主持座談會。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獨’主張向來利用‘二二八’,歪曲‘二二八’來鼓動台灣民眾的一種‘去中’情緒,事實上‘二二八’不是這樣的,當時追求的是在一個中國主權下的民主、自治,後來因為國民黨長期禁窒這段歷史,讓台獨分子有空隙利用、篡改、扭曲歷史。一般民眾不了解,再加上李登輝上臺後扶植台獨勢力,造成今天的情境。如果照民進黨這樣搞下去,2300萬台灣老百姓都要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所以,雖然力量小,還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紀念活動,至少發出不同的聲音,也喚醒有良知的民眾敢於抵抗蔡英文政權扭曲、消費‘二二八’是假轉型的事實。”

青年曆史學者邱士傑發表觀點

    青年學者邱士傑發言時談到,七十年後的今天絕不能再用省籍衝突的角度看問題,要看的是在這巨大的社會危機之中所暴露的社會本質是台灣同胞和外省來的同胞其實充滿了互助合作,互相保護的事實,這些在“二二八”許多回憶錄中可以看到。“二二八”的實質就是“官逼民反”的角度來理解,讓這一事件可以成為兩岸前行的重要歷史資源。“二二八”最大的啟示在於,今天要繼續努力地推動台灣的社會改革,而不是被虛妄的分離主義的所謂獨立口號所掩蓋,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是把台灣建設得更好,更進步,同時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該是台灣人民作為全中國人民的一部分,來把整個中國變得更好,更進步,更光明。

與會嘉賓合影

彰師大副教授徐秀慧發表觀點

    博士論文以台灣戰後史作為研究題目的徐秀慧教授發言時説,經由研究了解到“二二八”事件史很多複雜因素造成的,包括日本殖民帝國主義留給台灣經濟的破敗與文化衝突的困境,而本土派的研究通常僅止于“二二八”,對光復後四年的研究僅止于“二二八”。“因為這一事件之後台灣大量的知識分子和文化人加入地下黨。‘二二八’之後《橋》副刊關於台灣鄉土文學的第二次論戰,關於台灣文學特殊性與一般性的論戰,只要看這些言論,台獨派或者本土派的論述就無法成立,以至於他們經常是僅止于研究到‘二二八’以前。但對此不需要太過悲觀,我的學生聽了我的課或者是看了我提供的史料之後,如果願意自己去摸索這段歷史,就會知道這段歷史不是現在台灣媒體和主流意識形態所論述的樣子,我們應該樂觀以待。”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介紹“二二八”發生的背景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牙醫師曾健民在發言時談到,“二二八”的本質,從當時歷史背景看,有幾個因素造成了“二二八”的發生,首先是日本殖民統治造成的台灣的負債。台灣光復後物資、人力缺乏,工廠停工,經濟停擺。光復初期甚至因為米量不足造成恐慌,米價從2元漲到“二二八”之前的24元。這是日本殖民統治搜刮了台灣所有的物資所造成的後果。第二,從台灣的社會性質來看,台灣光復之後不久就進入到冷戰與國共內戰的風潮之中,再加上接收體制的根源就是對資源和權力分配的不平等。曾健民先生自費收集了非常多的史料,其中一份楊逵所寫的檄文裏提到“‘起義’是為剷除貪污,掃除舞弊,並不是要反抗國民政府,也不是要背離祖國,更不要想做哪一個國家的殖民地,真是要‘捉姦拿賊’”。這與八零年代以後的台獨或分離主義勢力所營造的“二二八”形象完全不同。台灣光復之後累積的各種衝突在“二二八”之前的經濟恐慌推波之下爆發。曾健民説,“‘二二八’事件應該將台灣省與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國際形勢聯絡在一起看。‘二二八’事件從八零年代以後,在民進黨和分離主義勢力營造下完全脫離歷史事實,變成一個政治圖騰。我們要打破這個圖騰,要還原史料,了解‘二二八’發生的背景——台灣進入冷戰與內戰的大格局之中。今天紀念‘二二八’,要不斷講述‘二二八’的真相與本質,與民進黨和分離主義勢力做鬥爭,要克服冷戰與冷戰的整個結構,才是兩岸和平的焦點。”

作家鄭鴻生談再做中國人

    作家鄭鴻生在發言時説,我們必須從中國大一統的大脈絡來會看台灣光復與“二二八”事件。當年台灣光復的雙重意義在於,首先是民族解放,從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下解脫出來獨立自主。第二個意義就是回歸祖國,這是近代世界的首例。我們過去比較多重視民族解放的層面,比較少關注在現代化大潮,回歸祖國的後殖民問題。台灣在被割讓之後沒有參與到現代新中國的創立過程,造成了很大的後遺症,影響到台灣光復與“二二八”的發生。“對我而言,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台灣人如何再做中國人。2008年的時候,我曾經發表過相關的文章。……1949之後,兩岸也並非完全分斷,我們這些戰後新生代接受的是國民黨的中華民族精神教育,但這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有缺陷的教育,表現在長期對大陸的敵對上。到如今還是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尋找更多資源,重建新世代如何做中國人的一個歷史資源和各方資源。”

海峽評論總編輯王曉波教授説二二八”不是省籍衝突也不是台獨運動

    王曉波教授在談話中表示,“二二八”的真相不是省籍衝突,不是台獨運動。民進黨要利用“二二八”來搞台獨,搞省籍衝突,是“拜錯菩薩,走錯廟門。”從宏觀來看,“二二八”是當年中國人民反蔣運動的台灣版,與省籍問題和台獨運動無關。但卻被葛超智“割稻仔尾”,以“二二八”為族群衝突提供了“住民自決”台獨的正當性,並企圖控制台灣,以達成1854年以來,美國遠東艦隊司令培裏將軍要“以臺制中”和控制東南亞海運樞紐的戰略目的。該歷史的應還給歷史了,豈可為了美國“以臺制中”的戰略目的,而將當年的國共內戰,轉化為害台灣人民的兩岸統獨內戰呢!

台灣少數民族盲詩人 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盼兩岸攜手合作

    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説,“今天追求‘二二八’真相,不是追求誰殺了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與太陽從東邊升起一樣,是跑不掉的歷史事實。少數民族在台灣是最弱勢的,一旦面臨戰爭,少數民族絕對會面臨最大危機。台灣人包括少數民族在內想要戰爭麼,有必要麼。在中國已經崛起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參與整個中國的富強。如果我們放棄對抗,找出合作的方式,才是我們台灣所有人應該認真思考的方向。歷史大家都看得清楚,美國一旦把武力拿到亞洲,亞洲就很難有安定的日子,如同美國在中東那麼多年,攪亂中東,那裏的難民陸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後手。兩岸的民眾都要努力,放棄所有仇怨,重新找到攜手合作的方向,這才是對的。新當局上臺之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兩岸人民之間也開始在網路上‘答嘴鼓’,這是我很擔憂的。我關心所有人在台灣未來的發展。”

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發表觀點

    台灣勞動黨主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特別談到展望兩岸未來的部分。“從歷史脈絡來説,今天還在談七十年前的‘二二八’,説明了歷史與現實連接起來,兩岸關係問題一直還沒有解決。這是冷戰內戰結構體制下,我們民族分隔對峙的民族悲劇。而從現實來説,台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希望能夠民主化的民意是客觀存在著。民進黨台獨分子現在不跟你爭什麼話語權了,他們利用‘二二八’打倒國民黨之後在清理戰場,當然,沒有最後成功,不敢搞法理獨立。現在大家談‘二二八’,都沒有談到關照兩岸關係的問題意識,而這是最重要的。台灣在台獨全面執政之下讓台灣歷史發展和兩岸關係發展都面臨非常嚴重的危機,由此去談‘二二八’才有一種政治責任和倫理意識。我們要認識到台獨將帶給台灣嚴重的危機,它是一個禍害,不是真正能代表台灣社會發展進步的政治路線,所以,今天反獨鬥爭要有針對性。兩岸關係的全局是台灣社會發展禍福所繫,如果讓台獨拖著走,死路一條。我們要有這樣的危機意識。反獨鬥爭的理,通過‘二二八’有一個強有力的説服力。‘二二八’發生的背景之一是內戰發生,而內戰更説明了兩岸同屬一中,具有歷史連結的紐帶,具有法理的依據。民進黨講究策略,只談‘二二八’,結合了國民黨長期的反共教育體制騙取民意。今天要讓台灣社會重新理解兩岸關係確實不容易。現在大陸和平發展,也知道民族的統一是心靈的融合,要通過和平發展與交流的過程。和平發展就是要為兩岸融合奠定厲害聯結的物質基礎,有這一基礎才能從事精神心靈的交流。通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提供台灣社會改革以前提條件和有效的社會資源。大陸現在是成長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岸走在一起,做大台灣,台灣的社會改革和分配正義才有可能。要解決世代認同,也只有讓台灣回到民族共同體,做回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才不會徬徨,才知道自己有所依託!台灣和大陸走在一起不是投靠,是回歸,是民族再整合,國家再統一。青年世代在李登輝、陳水扁這三十年‘去中’教育之下,民族認同淡薄了,也只有通過人民的統一運動讓台灣的青年世代再認識歷史,認識民族。展望兩岸未來,對台灣社會來説是重中之重。統一不只是應該做的,是必須做的,而且是大家願意做的,統一大家才有出路,台灣社會才有前途。統一運動是歷史的必然,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台獨執政不代表我們沒有努力的空間,台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共同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台灣説了算。我們不孤單也不寂寞,有13億中國人和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在關注台灣問題走向,只有兩岸走在一起,才是符合歷史正義,台灣社會的前途與中華民族的復興才真正完成!”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