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當天,上萬遊客來到映秀漩口中學遺址,緬懷逝者(《兩岸關係》 鄧明明 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5 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讓四川遭受重創,災區滿目瘡痍,寰宇共殤。地震發生後,台灣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四川災情,廣大台灣同胞心繫災區,與四川人民心手相牽、共克時艱,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5年後,4 20雅安蘆山7.0級強震再次來襲,英雄的四川人民再次積極投入到了偉大的抗震救災之中,兩岸又一次攜手同心、共克時艱。
四川依然美麗,兩岸血濃于水。今年的5.12汶川地震五週年紀念的意義非同尋常。極重災區現在的情況如何?那裏的人們生活的怎麼樣?又能給蘆山震災重建帶來怎樣的啟示?為此,四川省台辦組織了“川震五年看重建振興──走訪台灣援建項目”專題採訪活動,重返5 12地震極重災區,深入汶川、都江堰、彭州、什邡、安縣、北川、元壩、劍閣、青川等縣(區、市)採訪,展示震災5年後災區人民的新生活、新變化、新發展和災後援建成果。
5月12日,記者首站抵達“5 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瞻仰漩口中學遺址、緬懷逝者,了解新鎮人民的新生活、新變化,探訪在震中投資發展的臺企同胞和員工……
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許多人在遺址雕塑前安靜地聆聽導遊的講解,了解五年前的那段驚心動魄的災難。引領我們的導遊小王就是映秀本地人,地震發生時她剛參加工作不久,在德陽工作,所幸家中父母平安。她告訴我們,災後不久,廣東援建映秀成為旅遊小鎮,她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導遊。震災導致當地一半的人失去了生命,小王的一位同事一家7口全部遇難,對於那場災難,她説,只有時間才能慢慢淡化人們心中的痛苦與思念。
小王介紹説,重建後的映秀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遷建到外地,平均每天有五六千人來這裡旅遊,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少數民族和川西民居沿道路兩旁一字鋪開、地方名特和手工藝品深受遊客的歡迎,當地老百姓也做起了生意、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對災後美好新家園也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就在新鎮的一個攤位前,我們見到了向遊人出售水果的汪青友和她的女兒。在5 12地震中,汪青友的丈夫不幸罹難。記者不敢追問失去親人一路走來的煎熬,唯恐引起母女倆心裏痛苦的記憶。談及如今的生活,汪青友説,現在來這裡的遊客多了,水果也好賣,一季下來生活是沒問題了。她們不僅住進了新居,能就近銷售水果,每年政府還會給女兒1000元的助學金,去年加上愛心人士的捐助,總共領了2400元。
短短兩個多小時走訪,在映秀,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災後人們的生活變化,和無時不可都能體會到的感恩之心,災區人民説得最多的話就是“感謝”二字。

遺址教學樓屹立不倒、留給人們深深的震撼。(《兩岸關係》記者 鄧明明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