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經典崑曲新版系列2月在臺巡演

2019-01-18 08:57:00來源:你好台灣網
  

  台灣作家白先勇

  你好台灣網 台北117日消息(記者葉進華 劉揚濤)2004年,台灣作家白先勇製作三天連台大戲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掀起崑曲美學旋風。今年2月“2019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白先勇將再度攜手蘇州昆劇院,推出《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三部經典崑曲新版系列演出,將蘊含深厚藝術與文學底蘊的經典帶回台灣。

  三部作品,再掀崑曲美學旋風

白先勇經典崑曲新版系列

  “崑曲不只有《牡丹亭》和愛情主題,還有各種面貌”,白先勇在16日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三齣戲是三種風格,完整台灣觀眾的崑曲視界。這些戲都是演給21世紀的觀眾看的,如何在傳統文本的基礎上賦予新生命,如何適應現在的道德觀、視覺美學,如何引起青年觀眾的共鳴,至關重要。”

  

美術總監王童解析服裝設計的巧思。

  延續《牡丹亭》的情真情深,《玉簪記》講述書生潘必正和道姑陳妙常的愛情故事。除了演員的精湛演出,在舞臺設計和製作上都是朝極簡、寫意、時尚更邁進了一步,白先勇稱讚這是“昆劇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運用佛像、書法、古琴等創造出充滿禪意的水墨世界,服裝設計也更趨淡雅精緻,以生動的線條藝術塑造一片詩情畫意,為崑曲創造了戲劇表演藝術前所未見的新境界。

  

白先勇講述《白羅衫》的結局改編。

  《白羅衫》描寫的是親情,是關乎人性的父子情義和罪惡救贖之間的掙扎,“這齣戲有希臘悲劇的重量”。在原始的版本裏,結局是典型的公案劇發展,好人報仇雪恨,大團圓結局;但在白先勇的新版製作中,編劇張淑香對結局進行了大幅翻轉,聚焦父子、命運、人性、救贖等人性拷問,以當代人的價值觀重新編寫,詮釋古典傳奇故事,讓觀眾多點思考與同理。

  《潘金蓮》則是以潘金蓮為主角,敘述封建社會中這位女子備受壓抑的愛恨情仇。“這個角色多姿多彩,你們會發現她其情可憫”,白先勇用現代的眼光看待這個爭議人物,“從人性的角度看潘金蓮,我們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也有權力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在表演方面,外貌與性格迥異的武大郎和西門慶,由同一位演員飾演,重新刻寫市井小民,演繹複雜的情感。

  堅守創新,讓傳統脫胎換骨

  現代崑曲發展史上,白先勇帶起的青春版旋風已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現在來看,青春版《牡丹亭》算是成功了。白先勇回憶,十三年前這齣戲第一次到北京大學演出,現場98%的學生沒看過崑曲,“不只大陸,台灣也一樣,年輕人認為崑曲老舊,曲高和寡,青春版之後局面完全不同了。”

  對白先勇而言,崑曲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他的夢想。他不願見到崑曲藝術式微,努力為新版崑曲加入現代美感,讓傳統脫胎換骨,更積極前進校園推廣、演説,用美的一切吸引年輕人,讓文化香火永續。

  白先勇認為,崑曲年輕化首先要讓年輕人喜歡。從青春版《牡丹亭》開始深耕校園,由他一手培養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員,也為人師表,歷經八個月手把手教學,將崑曲技藝傳授給北京十多所大學的大學生,成功演出校園版《牡丹亭》。“校園版有四個杜麗娘、三個柳夢梅,扮相漂亮得很,唱得也出乎意料好。” 白先勇期盼,將來有機會也能來臺表演,“大學生演給大學生看,更能引起共鳴,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

  雖然鼓勵創新,但白先勇強調“創新,必須尊重古典”,有六百年曆史的崑曲之美在於“雅”,在於非常嚴謹的程序化表演,必須守住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彰顯崑曲“雅部”藝術的精緻。

  

合影

  據了解,白先勇經典崑曲新版系列《白羅衫》《潘金蓮》《玉簪記》將於222-24日在台北戲劇院演出。同時,在臺積電文教基金會支持之下,還將走進新竹、台中、台南巡演,並進入大學校園,向年輕學子展現崑曲藝術。

編輯:張騰陽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