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遇見敦煌藝術之美

2017-03-24 16:08: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台北3月24日消息(記者曲飛 呂貝娜) 由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以及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所共同舉辦的“2017絲路拾珍——敦煌文化藝術展”日前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開幕。展覽特以敦煌石窟為題,精選國寶級石窟壁畫與塑像藝術展出,並透過影片、模型、實物、操作臺等豐富有趣的觀展及互動模式,經典呈現千年敦煌的美術工藝、宗教文化及東西文化與民族風情。3 月 22 日起到 6 月 14 日,展覽將巡迴淡江大學(03.22-04.14)、佛光大學(04.28-05.14)、正修科技大學(06.02-06.14)展出,歷經近三個月的展程,是兩岸文化活動在大學校園巡展的罕見紀錄。

2017絲路拾珍 敦煌文化藝術展開幕(你好台灣網 圖)

  展覽分“絲路漫行”、“莊嚴佛宮”、“敦煌萬象”及“沙漠瑰寶”等四大單元 來介紹敦煌石窟的文化藝術。主要包括絲路起源、佛教發展簡史、敦煌石窟的代表性壁畫,分析美術形式、佛教典故、壁畫分類,介紹透過壁畫所折射反映出各時代世俗生活的真實寫照,介紹敦煌石窟的製作工藝與開鑿因緣等。

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接受採訪(你好台灣網 圖)
  為使展覽能夠較為立體化展開,除了圖文展示外,主辦方也在展場不間斷連播今日敦煌、岩彩顏料的製作流程,以及“捨身飼虎”與“降魔成道”動畫片等四支影片;並透過二維碼讓觀眾能看到詳細解説文圖,觀賞展場,一睹敦煌石窟藝術文化的風貌。

2017絲路拾珍 敦煌文化藝術展 日前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開幕(你好台灣網 圖)

2017“絲路拾珍 敦煌文化藝術展”日前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開幕(你好台灣網 圖)
  主辦單位還邀請了敦煌研究院趙聲良副院長、羅華慶副院長、保護研究所蘇伯民所長等三位敦煌石窟重量級專家學者,分別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正修科技大學藝術專業教室、佛光大學蘭陽別院進行專題講座,分享《敦煌藝術與中國傳統繪畫》、《壁破天驚——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敦煌石窟的保護與修復》。
  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接受採訪時表示,宋慶齡基金會致力於以兩岸青少年為主體的民眾交流。敦煌是台灣青少年非常嚮往的藝術秘境,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來之後,但是由於時間、年齡、經費等原因,他們到敦煌親身感受比較困難。為了讓台灣青少年未來在敦煌能有更多收穫,宋慶齡基金會整合各方資源,通過此次展覽,讓青年學生在校園內能有從容的時間與空間走近敦煌,先有一些了解,之後再到實地親身感受敦煌的無限魅力。陳愛民説,宋慶齡基金會與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合作,策劃此次展覽歷經兩年多,終於在去年落地實現了,也選擇了一些相對而言資源較少、了解敦煌機會比較少的台灣院校,也是考慮讓藝術專業方面的學生先有機會,所以選擇有藝術院係與藝術中心的院校先合作。從去年三所大學展覽的情況來看,效果不錯,也還在摸索中。今年還有配套活動,在觀展之外,邀請一些青年學生朋友到敦煌去看一看,與大陸的青年學生一起研習,做田野調查,也邀請兩岸以及國際的漢學專家開設講座,這樣能讓台灣的學生朋友更深入地了解敦煌,也讓中華文化的傳播效果事半功倍。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袁雋泰(你好台灣網 圖)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袁雋泰表示,未來展覽會繼續辦下去,並利用科技手段來呈現敦煌文化藝術之美。台灣青年朋友多是在書本上看到“敦煌”,透過展覽希望為台灣學生提供了解敦煌的機會,啟發學生的構想。

敦煌研究院院副院長趙聲良(你好台灣網 圖)
  敦煌研究院院副院長趙聲良表示,展覽在淡江大學準備了很久,此次展出了每一個時代敦煌的代表作,唐朝的作品會多一些。“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敦煌文化對兩岸同胞來説都是同根同源。兩岸的文化不可分,交流也不斷,最初敦煌研究院成立的時候很多研究員後來也到了台灣。“我在台灣教書的時候,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愛敦煌,告訴我説到敦煌很多次都看不夠。台灣青年學生熱衷研究敦煌的藝術是好現象,讓更多年輕朋友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宏博與豐富。”
  敦煌石窟,位於大陸甘肅省西部,著名河西四郡之一,鄰近新疆。敦煌石窟 所蘊藏的豐富文化內涵上下千年,涉及宗教、美術、文化、社會、音樂、舞蹈、 服飾等面向,以珍貴的文化圖像數據庫著稱於世,是古老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文化 意象,與故宮、長城、兵馬俑齊名。

  嘉賓為2017絲路拾珍敦煌文化藝術展剪綵 左起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主任張炳煌 知名水墨畫大師李奇茂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袁雋泰 敦煌研究院院副院長趙聲良 淡江大學行政副校長胡宜仁 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你好台灣網 圖)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