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臺舉辦 兩岸青年共論二二八

2017-02-20 09:23: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台北2月19日消息(記者曲飛、呂貝娜) 第十七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19日下午在台北舉行。論壇主題圍繞“正式歷史事實促進族群融合”,邀請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陳建仲,人文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蔣渭水基金會副執行長、成功大學博士黃信彰,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邱世傑,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青創委員會主委、燿麒科控股集團董事長李巧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台生張鈞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生周湧,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吳惠齡,台灣大學陸生會會長陳瑞遠、政治大學教育係博士陸生楊雁斐等島內學者與兩岸青年就2.28事件展開深入研討。

第十七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臺舉(你好台灣網 圖)

熾熱的靈魂,血染的青春 簡報史料讓兩岸青年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真相(你好台灣網 圖)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表示,二二八事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傷痕,年輕一代不希望傷痕繼續撕裂擴大,希望透過真誠認識歷史真相,記取教訓,促進族群融合來撫平傷痕。在談到論壇主旨時,王正説,“我們探討二二八無法回避當年國共內戰的歷史背景,很多前因後果都離不開這個背景。從這個大歷史觀看,兩岸關係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我們都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繼續保持和平,也希望兩岸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從大慈悲的角度看待兩岸關係和歷史,而促進族群融合,如何解決兩岸關係問題,解決台灣社會的問題需要大智慧。”

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陳建仲致辭(你好台灣網 圖)

  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陳建仲致辭時肯定論壇為兩岸青年交換觀點,溝通交流發揮作用。他説,“放在現在兩岸情勢比較緊張的大格局裏頭,論壇覺得彌足珍貴。希望下一代年輕人向前看,拒絕把歷史事件工具化的趨向。民進黨推動的所謂轉型正義,一再利用這個不幸的事件,作為政治鬥爭的手段,甚至作為推動台獨的工具,這是最不應該的,是對台灣先烈們的大不敬。”

蔣渭水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信彰主題演講(你好台灣網 圖)

  蔣渭水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信彰做了題為“熾熱的靈魂,血染的青春”的簡報,用老照片和史料向兩岸青年學生介紹二二八事件中的台灣學生所扮演的角色,還原二二八事件中島內各地學生運動的情況。

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邱士傑(你好台灣網 圖)

  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邱士傑在做主題演講時,一再強調,紀念二二八的出發點與重點都是為了民族的和平與團結。他也提到了二二八事件之所以造成族群撕裂的原因,“二二八的事件,這裡面最糟糕的就是外省人和本省人各自被總體化,這種結構就導致後來所有台灣的各種社會矛盾都被編織到這個矛盾裏面了。比如藍綠矛盾,好像藍的就和外省人有關,綠的就和本省人有關;統獨矛盾,所有矛盾都編織在裏面的時候有些很多事情就解釋不清楚了。二二八就是典型。二二八事件最大的悲傷在於這是一個民族內部的相殘,療傷止痛的方法,就是要建設民族內部的和平團結與發展,兩岸關係我們要在和平條件下追求更好的發展,二二八對我們的啟示就在這裡。……‘二二八’事件後,台灣的年輕人是向左轉,激進化,很多人都是在二二八後決定加入中共……”

台灣專欄作家王睿(你好台灣網 圖)

  台灣專欄作家王睿從島內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內容出發,揭批民進黨刻意歪曲歷史誤導學生的險惡用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必須無條件把竊自中國的領土無條件地歸還中國。而這個歷史課本上是怎麼寫這段歷史的呢?……支持‘中華民國’在戰後取得台灣,……歷史課本這樣敘述之後,就會讓學生感覺跟歷代荷西來臺,日本來臺沒什麼兩樣。書裏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類比日治台灣,試圖釋放的印象值得我們玩味。歷史教科書寫成這樣的話,今天的學生就不會認為是國內的民族悲劇。然而悲劇源頭,在於殖民主義時代,兩岸沒有辦法同步現代化……”王睿表示,希望歷史事實不僅還原,還要照族群融合的目標來正視。

  台灣大學陸生會會長陳瑞遠表示,二二八事件不應僅僅討論悲劇的發生,不斷緬懷,有一群人不能被遺忘,就是為了反抗不公、不義,為了愛國、民主、自治理想努力奮鬥的先烈們,如謝雪紅等。兩岸青年世代應客觀公正地了解歷史,展望未來,為兩岸的融合發展注入動力。“陸生在台灣也是很特殊的群體,兩岸學生也需要更多對話、溝通和融合。我自己是陸生,希望更好地融入台灣社會,希望成為溝通兩岸青年學生的橋梁。”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台生張鈞凱(你好台灣網 圖)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台生張鈞凱説,“其實今年二二八七十週年,大陸國台辦回應記者説要舉辦紀念活動,新聞傳回台灣之後變成很大的新聞,可是問題是大陸每年都紀念,台灣人的驚訝讓我覺得很驚訝。”張鈞凱表示,二二八在台灣的論述有很多種史觀,“台獨”派操弄文化衝突、省籍對立、“台獨”起源等等,所謂的主流論述,都是一島化和特殊化之後的結果,一方面放大了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把地域差異的表象不斷上綱,巧妙掩蓋了二二八的本質。“七十年後的今天更應該談的是二二八的本質和性質是什麼,才能還原歷史,促進族群融合。二二八參與群眾的目標是貪官污吏,並不是今天慣用的以省籍、族群、國家認同去詮釋整個衝突。”張鈞凱引用史料説,“光復對台灣人來説是歡天喜地,之後感受到的是花天酒地、黑天暗地和怨天舊地。當時台灣人出來參加二二八就是樸素願望,是對貪官污吏的恨之入骨。當時台灣人民和整個全中國範圍內的人民都面對著半封建半殖民的暫時政權的壓迫和掠奪。許多台灣人都被捲進去參加,包含我的祖母,她在雲林小鎮二侖長大,她就説她當時才十歲,也被同學叫去幫忙包飯糰給起義軍吃,對抗國民黨的軍隊。在當時素樸的願望之上再提出了民主和自治的訴求,就在客觀上和整個大陸風起雲涌的反內戰的民主運動接軌在一起。”

  政治大學教育係博士陸生楊雁斐認為,二二八事件的死亡人數應該精確到個位數,才是正確對待歷史真相的態度。“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有一個工程,要把當年遇難者的人數姓名一一對上,精確到個位數,這個事件我們也可以這樣去做。要把這個事件去符號化,我們紀念一半為了過去,還有一半為了未來。”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青創委員會主委,燿麒科技控股集團董事長李巧如(你好台灣網 圖)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青創委員會主委,燿麒科技控股集團董事長李巧如表示,兩岸中華青年應該“記取歷史教訓,去除歷史包袱,接軌今日潮流”。去除歷史包袱即不要再讓執政者用省籍、族群或是國家認同的框架來解讀這個事件,青年要有新的思維新的想法來看待。接軌潮流最直接就通過網路等其他途徑學習歷史,掌握知識,更要身體力行,促進族群融合。“我一年前剛到大陸創業落地的時候,刻意不去跟台商和台青做接觸,剛開始也有不適應的地方,後來合夥人遍佈北京、上海、廣西甚至到深圳。我發現同樣都是兩岸中華兒女,應以人本思想多交流,互相尊重、溝通了解,相互包容,讓大家面臨習慣不同有所差異的時候更能和平相處,甚至是和平攜手開創更好的未來。”

  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陸生上官玲表示,二二八對台灣的意義,是民族融合團結,只有促進族群融合,才能推動和諧、和解和合作,提升整體族群的力量。“社會需要和諧,民族需要復興,這也應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和夙願。在兩岸青年交流話題上,不僅是對過去事件的關注,還有對現在交流狀況的思考。兩岸學生願意敞開心扉交流非常難得,拿捏尺寸,把握都源於求同存異的共識和互信的基礎。之前交換生可能普遍會感覺與台生交流不夠,但只要門是開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和機會。交流的深度是形式和時間的問題。如果大家願意求同存異,拋開雜念,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我更願意將它比喻為一家人的關係,難免的磕碰不用説破。維繫關係,大家彼此包容,朝著共同目標前進,才有家和萬事興。”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