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兩岸跨界融合新模式”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2019-04-01 14:14:00來源:你好台灣網

  長期以來,大陸一直秉持正面與開放的態度歡迎台商,台灣早已融入大陸經濟社會中,兩岸之間形成共享、共榮、互利互惠的最佳模式。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特別強調,我們將一如既往支持港澳台資企業發展。在外商投資法配套法規中,將對港澳臺投資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過去已經實施的優惠政策不會改變,未來不僅要讓港澳臺投資企業合法權益受到有效保護,還要讓其有更多的發展機遇。我們將進一步對港澳臺投資放寬市場準入,擴大金融、專業服務、高端製造等領域開放。還要不斷推出便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和生産要素流動的政策措施。隨著投資興業、學習環境不斷改善,港澳臺同胞將更好地共享國家開放發展新機遇。

  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涉及多個領域,在當前形勢下可嘗試“兩岸跨界融合新模式”,又稱作兩岸經濟合作領域的“負面清單模式”。兩岸經濟合作以産業界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行政部門與科研院所為支撐,加強産官學跨界融合,促進兩岸産業全方位融合發展,提升經濟系統的涌現功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兩岸製造業合作,構建新型産業鏈形態,提升産業競爭力,創新合作形式,建構多元平臺,激發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兩岸經濟合作中來。

  台灣現在還有很多企業和大陸沒有經濟聯絡,但是他們有這個願望,支持他們進入兩岸企業與産業的合作,使兩岸産業合作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和可持續性,在政府與學界的參與協助下,兩岸産業合作可以協調不同利益主體、不同目標,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和融資合作。“兩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採取開放式的研發創新模式,借助全球資源尋求技術創新園,強化兩岸研發聯盟和推動産學研有機結合,兩岸跨界聯合組建研發平臺,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産品,突破兩岸共同面臨的極端技術鎖定瓶頸,不斷提升兩岸研發能力,走向創新協同發展道路。總的説來,兩岸跨界融合新模式依託大陸經濟發展的各種機遇,兩岸創新合作模式建構的多元平臺,既注重兩岸産業鏈深度融合,也可以抓住大陸“補短板”的窗口期,開發潛力巨大的農村經濟市場,依託大陸合作開發國際市場,分享營商環境,改善大陸台商紅利,同時支持台灣青年到大陸來創新創業。

  兩岸共謀經濟發展的思考方向之一是加強産官學的跨界融合,提升經濟系統的涌現功能。産官學的跨界聯合可以有多種形式,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兩岸企業家、專家、科研人員、主管部門官員的比較優勢和主觀能動性,深化兩岸産業在發展方向、核心技術領域以及管理環節的合作。企業間的合作動力是持續推動兩岸産業合作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因此,一是要鼓勵兩岸企業間以及企業與學界的交流互訪,放寬人員往來的政策限制,讓企業成為兩跨界融合的真正主角。

  二是要鼓勵和協助企業及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搭建溝通平臺,召開兩岸之間的專家研討會,定期就産業合作的技術及管理、跨界障礙開展專家交流,實現知識和人才資源的互融互通。

  三是強化企業與科研的連接,鼓勵企業資助兩岸科研機構以及學校教育合作,擴大産業與科教機構的合作領域,聯合培養市場需要的技術人才。

  四是密切政府對企業的指導,政府主管部門通過地區發展政策與國家産業政策,積極引導和培育兩岸産業合作的基礎與方向,讓兩岸産業合作服從於國家發展總體規劃,並且在政府的協調下,實現跨行業、跨組織、跨區域的聯合協作,推動兩岸産業融合發展。

  五是加強兩岸合作的法制化建設。大陸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許多政策,比如: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就是一個很好的法制化建設舉措。未來在“打造兩岸經濟合作增強版”的過程中,大陸可以按照“合情合理、依法依規”的原則,為台灣同胞不斷出臺投資和就業的協助政策,重點是為島內青年在大陸就業與創業提供平臺、拓寬渠道,提供更多法律保障,解決和維護其生存和競爭能力,同時對協助台資企業協助轉型升級。(根據4月1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 朱磊)(編輯 姚思寒)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