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制定“國語法”目的何在?

2017-08-16 15:49:00來源:你好台灣網
    台灣當局“文化部”7月初公佈所謂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並陸續舉辦了六場公聽會這份草案一齣,引起了外界的置疑台灣當局推出這部法規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民進黨教育和文化政策有著所謂“去中國化”的傾向。民進黨希望透過所謂“文化台獨”的動作,來彰顯他們的立場。民進黨希望淡化或者稀釋目前在台灣通行的普通話,他們叫“國語”。刻意要突出所謂的“臺語”,就是閩南語雖然閩南語是大陸福建漳州、泉州地區的方言,因為在台灣通行了很久,已經被台灣“獨立人士”視為文化上“獨一”的象徵。所以所謂國家語言法的立法的背景就是想通過稀釋普通話的份量,突出閩南語在台灣的地位間接傳達“文化台獨”的立場。

  此項法規的頒布無法真正的從文化生活的便利性來解讀。只有單一的官方語言有助於民眾彼此溝通,減少交易成本。一旦官方語言多元化之後,耗在溝通上的成本會增加。所以正常的情況之下,都是尊重母語,提倡官方的單一語言。而民進黨的做法則是有意官方語言多元化,不只包括現行的普通話,同時要把閩南,客家話都全部提升為“國家語言”,以及手語都要提升官方的語言。這將造成民眾日常生活中交易成本提高民進黨此項草案的頒布,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圖,而對台灣社會的運作只徒增複雜性。

  各個國家因歷史背景的不同,也需要尊重他們特殊的情況比如説像新加坡,新加坡除了華語外,英文是他的官方語言。所以他的官方語言有英文,有華語。同時也要考慮到族群的需要,所以馬來語跟印度語也被納入官方語言。這樣的做法,基本上是為了本身特殊的歷史環境背景而形成的。台灣則很明顯屬於政治意圖。

  鄭麗君説,一旦“立法”通過,會優先成立“臺語”的電視頻道台灣現有電視中包含很多閩南語的節目,沒有刻意再成立一個官方的“臺語”電視頻道的需要。我們不得不懷疑“立法”的真正目的(根據8月4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台灣中國文化教授 龐建國)(編輯 張依依)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