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尾牙”到“慶元宵” 詳解台灣人的過年習俗

2017-02-01 13:44:00來源:你好台灣網

  台灣人過年的習俗和大陸,尤其是閩南、客家地區一脈相承。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十六日台灣已開始有年節氣氛,當天要祭拜土地公,即福德正神,俗稱“做尾牙”。祭拜完土地公之後,凡是經商做生意的人家都要宴請員工、客戶,以答謝一年來的辛勞。舊時,如果老闆對某個員工不滿意,又不方便當面辭退,就會在尾牙宴中上一盤雞,雞頭對準要被開除的員工,他就知道明年不用來上班了;如果雞頭對著老闆,則表示所有人都續聘。不過,現在這種風俗已經慢慢沒有了。吃完尾牙宴,老闆通常會給每個員工發紅包,被辭退的員工的紅包通常會比留下來的員工大一些。從“尾牙”到除夕這半個月,整個工商界都沉浸在慶祝所謂歲末年終的氛圍當中。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灶神又叫“司命真君”,負責監管人間罪惡,每到年底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每一戶人家這一年的行為善惡。為了讓灶神上天奏報時多説好話,少打小報告,一般用年糕、湯圓、麥芽糖等粘牙的甜食祭拜。送完灶神以後家家戶戶開始進行大掃除,在閩南話裏叫“清屯”,即除塵,是過年前最重要的一次大掃除,有除舊迎新的含義。

  台灣的小年夜是在除夕的前一天,這時已正式開始做過年的準備,家家戶戶忙著做蘿蔔糕、芋頭糕、發糕等應景食物。在台灣,除夕這天就要貼春聯,除夕夜最重要的當屬團圓飯,目前台灣人吃團圓飯的趨勢是到飯店或高級餐廳和親家、兒女子孫、朋友一起吃,吃的東西一般都有象徵意義,吃芹菜表示會勤勞;吃菜頭表示會好彩頭;吃長青菜(即芥菜)表示會長壽;吃魚表示年年有餘;吃雞肉表示成家立業;吃豆干表示會當官。除此還有一些禁忌,過年期間要講吉祥話,碗筷摔破了要講歲歲平安;不能説髒話,否則新的一年運氣會不好,不能倒垃圾,倒了就把好的財運丟了。吃完團圓飯,小孩子最期待的是收壓歲錢,如果有工作能力的則要包給父母。早年台灣電視臺都有除夕夜特別節目,類似大陸的“春晚”,如今並不是很受重視。

  在閩南地區有這麼一句新年歌説“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就是初一、初二要早早起床,初三則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正月初一這天,台灣人一早就會到廟裏燒香拜拜,在廟裏拜拜還要放鞭炮煙火。在台灣還有搶頭香的習俗,農曆跨年的時候每個寺廟在子時都會舉行開大門的儀式,善男信女吃完年夜飯就開始等著敬香,據説搶到頭香會有好運。台灣寺廟有很多祈求的方式,比如點光明燈、安太歲、點文昌燈、點姻緣燈、點藥師燈等,和大陸有些不同。初二通常要拜土地公,台灣叫“頭牙”,另外還是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初三這種單數的日子不能回娘家,據説會帶給娘家不好的兆頭。大年初三“老鼠娶親”,在家中各處撒鹽、米,稱為“老鼠分錢”。初四是接神日,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到了初四就該把神明請回來。初五俗稱“過年關”,也是各行各業開市的日子,店家老闆選一個好的時辰把員工召集過來,不一定開始上班,大家一起燒香拜拜,祈求新年順利平安。到了初九就要“拜天公”,初九是天公即玉皇大帝的生日,從正月初八晚上十一點開始就可以拜拜,拜完玉皇大帝還要放鞭炮,所以這天大部分人都沒有辦法睡好覺,因為大街小巷都在放鞭炮。

  在台灣元宵節過年的氣氛比正月初一更濃,號稱“小過年”。古代沒有電,提花燈代表著光明和希望;如果有小孩的花燈不小心燒掉了,則表示添丁發財。除了每年固定的燈會,各地還有放天燈、“鹽水蜂炮”、炸寒單、炸土地公、炸火龍、炸炮城等活動。(根據1月30日、2月1日中華之聲《兩岸開講》欄目整理 台灣民俗專家 楊蓮福)(編輯 姚思寒)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